千千小说网 > 匡政之路 > 第二百九十三章 拜寿

第二百九十三章 拜寿

千千小说网 www.qqxs.me,最快更新匡政之路 !

    西山这片地方历来非常神秘,但凡在首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隐约知道,这里是禁地,住的都是开国-元老或者中-央领导级别的人物。

    沿着林荫小道走进一个院子里,石琳不由自主地拉紧了苏望的手。苏望回过头来看了妻子一眼,微笑着拍了拍她的手背,带着她继续往前走。

    今天是罗老八十四岁大寿。作为华夏目前为数不多的还在世的开国-元老,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按照罗老的意思,八十四岁大寿只是请些亲朋好友来家坐一坐,热闹热闹。所以今天能进这个山庄别院的人不多,大约只有四十几位,其中还包括罗家、俞家以及钟家的老老小小。

    老师俞枢平跟罗老不仅是多年的好友,还是儿女亲家,苏望是早就知道的。可是钟家跟罗家的关系苏望却是最近不久才知道的。从抗日战争开始,罗老和钟老就开始搭档,差不多有十几年。后来钟老转到地方,罗老就坐镇军区,也算得上是搭档,又是二十多年。所以罗老和钟老算是关系最密切的战友,两家的关系也非常密切。在钟老八二年去世后,罗老对其子女后辈一直都照拂有加。

    走进后院,里面站着十几个人,都是三三两两在那里聊天。董怀安跟一位五六十岁的男子在聊着,罗中令则跟一位四十多岁的男子在抽着烟。看到苏望走了进来,罗中令挥挥手:“苏望!”

    苏望拉着石琳走了过去,正好董怀安和那五六十岁男子也踱了过来。

    “董师兄,罗师兄。”

    “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云岭省的萧省长,这位是北方矿产公司的钟老总。这位就是我的小师弟苏望。”罗中令在一旁介绍道。

    寒嘘几句,苏望和石琳跟罗中令走进走廊,经过这位师兄的低语解释,苏望了解到。五六十岁的萧省长叫萧梓兴,曾经做过钟老的秘书,所以现在跟罗老这边走得非常近。而北方矿产公司总经理钟伯彦是钟老的第三子,也是钟老几个儿子最有出息的一个,现在就已经是副部级了,而且由于“藏”在国企,所以不显山露水。

    走进一间厢房,里面坐着三位白发老头,中间的那位正是罗老。他们不知在谈着什么,时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苏望和石琳都认出来了。坐着左边的是崔老。右边的是何老。他们也是开国-元勋。但是地位比起罗老来还是差了一点。不过他们之间颇有渊源倒是真的。

    看到罗中令领着苏望石琳两口子走进来,罗老脸上露出浓浓的笑容,挥着手道:“原来是苏望来了,快过来快过来!”说罢。对崔老、何老两人道:“这是我的一个小老乡,也是老俞的学生。”

    崔老跟俞枢平走得比较近来,听说过苏望的名字,冲他俩微笑着点了点头,何老应该没有没有听说过苏望这号人物,不过既然是俞枢平的学生,也清楚跟罗家的关系近的很,也淡淡地点了点头。

    苏望和石琳给罗老做了一个揖,朗声道:“祝罗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接着送上了贺礼,一幅云梦湖烟雨图。这幅画是民国时期荆南省画家孟慈所作,画的正是荆南省北部云梦湖之景,是苏望托人在香江淘换回来了。

    画卷被缓缓展开,三位老人围着感叹万分。崔老何老是荆北省人。也在云梦湖边上,所以看着这国画,他们也觉得格外亲切。

    “我们都是大老粗,哪懂什么书画欣赏。只是这画上的烟波浩渺我们看着格外暖心。”罗老最后感叹道,“苏望,谢谢你,有心了!”

    招呼罗中令把画收起来后,罗老对石琳道:“苏望,这是你堂客?一看就是我们荆南妹陀,真的是一对金童玉女啊。”说罢,从口袋里掏出两个红包,递给了苏望石琳二人。

    拜寿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罗家、俞家的子侄辈,包括从升州赶回来的俞世基、西北赶回来的罗普臣、西南赶回来的罗至正,纷纷向罗老拜寿,送上自己的寿礼。

    接着赶到的是俞枢平等人,顾国辉在寿宴前也赶到,与他几乎同时到的是中-央办公厅主任关临邑,代表一号首长向罗老拜寿。

    寿宴开始,罗广清、俞庭安、崔敬仁等几家的第三代,分批向老寿星拜寿,看到“老熟人”苏望站在一旁,混在人群里乐呵呵地看着,他们几个有点欲哭无泪。

    向罗老敬了一杯酒,寒嘘了几句,顾国辉和关临邑便前后离开,让这场寿宴变得稍微轻松一点。

    吃完饭,俞枢平、董怀安、罗中令招呼苏望进一间书房聊一聊。董、罗两人事情繁忙,晚上还要赶回岭东和东越,所以抓紧时间跟各方人做沟通。苏望看了看被俞巧莲拉去叙话的石琳,跟着走进了书房里。

    “坐吧,小师弟。”董怀安笑呵呵地说道,几个月没见,苏望觉得他清瘦了很多,但是眼睛变得更加深邃。如果在荆南省的董怀安目光是云梦湖,那么现在的他眼神已经有北海湖那么深了。

    倒是罗中令变得有点福态了,原本很尖削的脸肥了一圈,跟董怀安一比,他是校领导,董怀安则是教授。

    “在渠江县做了这么几年,有什么感触?”董怀安微笑着继续发问。俞枢平则坐在一旁,气定神闲地看着自己这三位学生。罗中令则含而不笑,没有言语。

    “董师兄,我的感触很多。”苏望知道这两位师兄事情多,没工夫闲聊,便直奔主题道。

    “我最大的感触有两点,一是相对中央、省、市三级,县真正的算得上是基层,而且是跟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基层。因为在县一级,表面上看是在执行上面三级的决定和政策,实际上它本身拥有很大的决策权,而这种决策权尤其对普通的人民群众影响巨大。二是县一级权-力过于集中,民-主监督却非常薄弱。”

    听到这里,董怀安神情不由变得凝重起来:“小师弟,能详细说说吗?”

    “好的,董师兄。”苏望缓了缓。组织了一下词句,继续说道:“我的意思是县一级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它直接影响到我d所有政策实施的具体结果。”

    苏望简单地举了几个例子,说明县一级对下面乡镇的“绝对领导”,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乡村和城镇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苏望接着说道:“而恰恰在这一级的建设,我个人感觉中-央、省等各级对其不是很重视,认为隔得远、太基层了等等。正是这种疏忽,使得现阶段大部分的问题都出在这一级。”

    听完苏望的话,董怀安不由陷入了沉思,过了好一会。才抬起头道:“中令。你是不是也有这种感觉。不管我们在上面如何使劲,对于下面县一级,我们总有点一拳打在棉花上?”

    罗中令正色道:“董师兄,你说的没错。在荆南省我就有这种感觉。”

    董怀安点点头道:“中令和我都没有基层经验,都是直接从部委和院校转过来的,所以没有苏望这么体会深。”

    的确,董怀安和罗中令都没有担任过县一级的领导,前者最低也只是在省厅部门做过,后来转到部委;而罗中令则是直接在团委和院校这两个系统把资历和级别熬到正厅级,然后直接空降到荆南省担任省委秘书长。相比他们两人,苏望可是从副镇长、镇党委书记、常务副县长、县长一路走过来的,在这方面的确有一定发言权。

    “苏望。从你的话里你觉得县一级的建设问题非常严重,你能再谈得透一点吗?”

    “董师兄,罗师兄,我现在觉得这里面的问题的确非常严重。说难听一点,只要县委书记强势一点。上面再有点背景,在县里几乎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了。而对他们的监督呢?除了省、市一级的纪委监督,几乎等于空白。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上-访事件是越来越多?而这些上-访涉及的大部分都是县一级部门和人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从另外一个方面讲,现在d中-央的关于我d执政能力建设其中很重要一部分就是干部队伍培养。从目前情况看,从乡镇到县一级的领导干部晋升制度非常不健康,受人为因素影响太大了。而且唯gdp、政绩论的影响趋势是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乡镇乃至县一级一些领导干部或者急功近利、做法粗暴;或者利欲熏心、为所欲为。而上面对其的监督不重视,平级以及人民群众对其的监督几乎等于空白。这样下去的后果只有两条,一是人民群众对d和政府的信任在逐渐丧失;二是这种体制培养出来领导干部毫无竞争力,甚至可以说是毫无执政能力。这样的话,我d的执政能力建设又从何谈起,长此以往,带来的后果我们可想而知。”

    听到这里,一直默不作声的俞枢平突然开口道:“只有暴发户才会只顾眼前利益,真正有远见的必定会权衡当前和未来的利弊,以求长治久安。国辉同志曾经跟我谈及过,说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和某些人,真的是利欲熏心,完全不把d和国家的长远利益放在心上。到目前,已经有严重的后果出现了,再不加以纠正,未来造成的后果会更严重。”

    董怀安点了点头,“老师说的很对,现在一些情况的确是触目惊心,到了必须要改正的地步。对了,苏望,你对目前这种情况有什么建议?”

    苏望迟疑了一下,最后摇摇头道:“董师兄,我目前只能看到问题,还没有到能解决问题的那一步。”

    董怀安呵呵轻笑,意味深长地说道:“小师弟,你老在背后说我和中令是老狐狸,在我看来,你的修为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中令,你说是不是?”

    罗中令也呵呵一笑道:“董师兄说得对,苏望现在已经不能用小狐狸来形容了。”说罢,三人都大笑起来,只留苏望尴尬地坐在那里笑也不是不笑也不是。